![]() |
EINECS编号 | |
货号 | |
品牌 | |
用途 | 营养强化剂 |
型号 | 食品级 |
外观 | 白色结晶性粉末 |
别名 | 维生素B12 |
CAS编号 | 13408-78-1 |
英文名称 | Vitamin B12 |
包装规格 | |
纯度 | % |
分子式 | C63H88CoN14O14P |
有效物质含量 | 99 |
主要营养成分 | 维生素B12 |
产品名称 | 维生素B12 |
---|---|
英文名称 | Vitamin B12 |
Cas | 68-19-9 |
分子式 | C63H88CoN14O14P |
分子量 | 1355.37 |
化学结构图 | ![]() |
性状 | 深红色晶体或无定形或结晶粉末。无味、无臭。呈无水物形态时极易吸潮,暴露于空气中可吸水约12%。晶体吸水后在空气中稳定。微溶于水(1g/80ml),溶于乙醇,不溶于丙酮、氯仿和乙醚。 维生素B12在人体中的含量很少,仅约4mg,主要贮存于肝、肾等内脏中。植物性食物中不含维生素B12,只有在食草动物瘤胃中所存在的微生物能产生维生素B12,经加工的发酵食品(如泡菜、干酪、酸奶)也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12,人体每日供给量仅需2~3μg。故除长期严格素食者及消化吸收不良者外,一般很少缺乏。缺乏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烹饪时维生素B12的破坏不明显,除非在碱性溶液中煮沸。但牛乳在煮沸、消毒浓缩和喷雾干燥过程中,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。 作为营养强化剂的维生素B12,包括氰钴胺和羟钴胺,均由不同的微生物经发酵法制得。 天然品存在于*、肌肉等中。 |
制法 | 由灰色链霉菌(Streptomyces griseus)由发酵法制得。 |
质量 | 1.含量(以干基计)96.0%~100.5% 2.干燥失重≤12.0% 3.假氰钴胺素试验正常 |
用途 | 营养增补剂 |
限量 | 1.GB 14880-94:婴幼儿食品、强化饮料10~15μg/kg。 2.FDA,§184.1945(2000):以GMP为限。 3.GB 2760-2002(μg/kg):软饮料0.6~1.8;即食早餐谷物食品,5~10;果冻2.0~6.0;可可粉及其他口味营养型固体饮料,1~6.6(相应营养型乳饮料按稀释倍数降低使用量)。 |
毒性 | GRAS(FDA,§182.5945,2000)。 |
鉴别试验 | 1.用下述含量分析中测定吸光度的试样液求得吸收光谱图,在278nm和361nm(±1nm以内)处应现波峰,在550nm(±2nm以内)处亦应出现畸峰。A361/A550的比值应为3.15~3.40。 2.在瓷坩埚中将约1mg试样和约50mg焦硫酸钾熔化,冷却后用玻璃棒研碎。加水3ml,煮沸溶解。再加1滴酚酞试液(TS-167),混匀后用1%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刚出现粉红色。再加500mg醋酸钠,0.5ml稀醋酸试液(TS-2)和0.5ml亚硝基R盐溶液(2‰)。应立即出现红色或橘红色。再加0.5ml盐酸后煮沸1min。红色应继续存在。 3.取试样约5mg,放入一连接有卧式水冷短冷凝器的50ml蒸馏烧瓶中,加水5ml使之溶解,冷凝器的末端浸入盛有1ml氢氧化钠溶液(2%)的试管中。于烧瓶中加入2.5ml次磷酸后,塞紧烧瓶,在文火上煮沸10min,馏取馏出液1ml。加4滴冷的硫酸亚铁铵饱和溶液,缓慢摇动,再加氟化钠约30mg后将内容物煮沸。立即滴加(1/7)稀硫酸至溶液透明,再多加3~5滴酸。在数分钟内应呈现蓝色或蓝绿色。 |
含量分析 | 用水将 称取的约30mg试样移入一个1000ml容量瓶中,用水定容后混匀。另 称取药典级维生素B12参比标准样,用水溶解,再用水逐步稀释至浓度约为30μg/ml的标准溶液。以水作空白试验,用适宜的分光光度计,同时测定在量大吸收波长处(约361nm),25px比色池中的两溶液的吸光度。按下列公式计算试样中维生素B12(C63H88CoN14O14P)的含量(mg)。 维生素B12的含量(mg)=c×Au/As 式中c是参比标准液的浓度,其单位为μg/ml;Au和As分别为试样液和参比标准液的吸光度。 |
质量指标分析 | 1.干燥失重:取试样约25mg,在减压(压力≤667Pa)下于105℃干燥2h。 2.假氰钴胺素:在小型分液漏斗中将1.0mg试样溶于20ml水中,加5ml由四氯化碳和甲酚按1:1配成的混合液,充分摇动约1min。静置分层,将下层液放入另一小型分液漏斗中,并加5ml稀硫酸(1/7),充分摇动,使其完全分离,必要时可离心分离。分层后的上层应为无色,或浅于0.15ml(0.1mol/L)高锰酸钾用水稀释至250ml后的呈色。 |